Day4/365

14563426_10210089780933572_2200097193484759923_n.jpg

去年我就一直想做讀書筆記
可是東摸西摸總是找不到適合的方式
然後一直拖到十一月, 覺得再不寫就忘光光了
終於拿了一本和moleskine差不多的横罫開始寫
那是我很珍貴的一套紀念本子, 紅白各一
代表畢業, 代表告別, 代表開始
代表茫然, 代表忐忑, 代表期待
這本筆記本主要就是寫下書的相關資料, 最主要是摘抄
那些在心裡蕩漾的文字, 不一一寫下來就會散落天涯, 無影無蹤
只是有些書也真的沒太多文字能打動自己,  有時就讓它留白,
但更多時候也會記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讀後感之類
好的壞的, 都是痕跡。
如果是紙本書我會在喜歡的句子旁邊貼小旗子, 就是3M的post-it
但kindle 更方便, 可以直接在my clippings 找到那些怦然心動的文字
每一次靜靜地抄寫, 彷彿又一次回到書本/故事當中
有些篇章真是百看不膩,而且復讀更有一種全新感覺
這就是文章之所以不朽
去年娘家附近開了一家新的二手書店, 非常喜歡
名字叫做「解憂舊書店」, 書店內分為四部份
包括店長收藏區(非賣品)、一般 藏書區(品項種類很不錯)、特價區(價格大概10-20元, 通常是一些食譜或者大圖文書)、和漂書(免費取閱)
書店位於一個歷史悠久但不怎麼熱鬧的菜主場內, 隔壁是豬肉舖蔬菜舖, 月租六千港幣
店長是一名樣子很年輕的家庭主婦, 店內的書籍大都由有心人捐助
她一人開店, 每月的銷量大概僅供舖租和其他開銷, 她還籌備不同的活動,
例如聖誕節準備了書本相關的禮物給小朋友、讀書分享環節、參加環保市集等等
小時候家裡曾開過書店, 知道一人打理其實非常困難, 而舊書店的利潤尤其少, 最後也因為租金太貴而閉店
說來可惜, 小時候下課後很多時光都在書店裡渡過, 只有媽咪, 和我, 和書
對舊書一直有種情意結, 那天初訪「解憂」無比興奮, 找到一些心頭好當然非常開心 (挑了些翻譯參考書、人類學相關、文學類和法學)
但更讓我感動是漂書區, 後來看訪問才知道漂書區內大多是小說、雜誌, 刻意留給附近買菜的太太、街坊免費取閱
總覺得在風兩飄搖、紙醉金迷的世代裡, 更需要書本更需要文學
想起最近摘抄蔣勳先生的作品《生活十講》裡的一些句子
「如果沒有文學,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,用喜歡或不喜歡去判斷一個人,有了文學後,我們化身了,會從別人的角度去重新思量。」
「我想文學了解天地之心,天無所不覆,地無所不載。我們沒有辦法決定任何一個生命是不是應該存在,也沒有權利讓他消失。文學就是讓人透過文字產生切膚之痛,即使是在不理解的情況下,都可以暫時讓一個生命存留,不會消失。」
推薦這本書,總有許多讓人反思的空間,而且都是實實在在發生在周遭的事情
佩服 蔣勳先生以最簡單的文字直說到心坎裡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enia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